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oa 媒体艺术的观众沉浸效果特征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1 当三维动画成为媒体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的时候,实际上也拓展了媒体艺术的新观赏方式,让媒体艺术的媒介变得丰富起来。媒体艺术让观众从单 一 的关注点延伸至空间的体验,打造出“沉浸效果的空间”。媒体艺术技术层面的科技水平、理论研究趋向成熟,但从影响沉浸效果的综合性因素看,需要关注媒体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Flow)和贾科莫 · 里佐拉蒂(GiacomoRizzolatti)的“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的发现说明观众走向完美欣赏和体验媒体艺术魅力之时,会受到心理学、生物学的多元化影响,可以说想让观众达到沉浸效果会涉及作品本身、观众的经验和心理状态,以及人类镜像神经元、空间呈现等多方面的变量因素。通过对在韩国展出的Teamlab《涂鸦与自然》和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拙政问雅》的沉浸效果媒体艺术案例进行分析可知,当媒体艺术具备高清晰度内容、现实世界虚拟化增强、空间体验增强、参与方式的难度和情绪渲染增强等条件时,可以让观众得到良好的沉浸效果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7种沉浸效果的特征。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2 006 294919 吴立安,谈嗣徽,王振宇 诗意存在的渴望——浅析汉服之美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2 汉服,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始于黄帝,成形于周朝,至明末清初逐渐消失。 四千多年漫长的发展演变使得汉服俨然不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而是一个集实用 性、礼仪性、等级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系统完整的服装体系。“穿衣”是一种有审美态度的存在方式,故而审美性才是汉服的精华所在。“诗意地栖居”是人独有的生存境界。当下的“汉服复兴”体现出中国人对诗意般“美”的存在 的渴望。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7 010 696963 赵近 “脸”作为媒介在当代无表情 美学摄影中的表达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3 摄影作为一个精准复制现实的媒介,在冲击传统绘画所带来的幻觉同时也极大地还原了真实,而“脸”作为人最直接的形象载体和形象再现,在平面的图像中往往是视觉中心。无表情美学选择将脸作为媒介,试图通过拍摄者完全客观中立的态度去重新指认摄影的真实。但脸本身就存在多义性的解读,脸作为物质性表达的同时似乎弱化并消亡了脸与自我之间的逻辑关系,转而将脸作为“物” 的平面性表达, 而脸作为媒介使用时, 即便是静止的物像,也始终脱离不开我们作为人本身的吸引。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11 015 676231 李翼宇 基于扬州漆器文化因子的现代家具创新设计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4 扬州漆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极具审美属性与学术研究价值。为了探索其与现代家具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尝试以文化为经线,对扬 州漆器器形、工艺、色彩三个方面关键设计因子进行收集、筛选和推演, 挖掘整理出漆器关键优势设计元素;以设计为纬线,运用形状文法、产品 语义学、关键特征提取法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成果进行交叉融合聚焦到具体研究对象,对现代家具的设计要素进行新的编码。激发设计师对漆艺精华的感知,使家具形态外在表现与漆器传统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内在融合。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16 020 434851 赵丽华 潮汕厝角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5 潮汕民居作为汉族传统建筑遗存,建筑的整体格局和装饰构件都保留着中原文化的传统韵味,同时展现出地方建筑特色。其中厝角为潮汕建筑的点睛之笔,受五行学说影响而延伸出五种不同形式的厝角, 厝角的功能、造型、材料工艺及精神内涵都蕴含儒家、《周易》《考工记》等著作中所传达的传统造物思想, 讲究实用、装饰、精神三者协和共存, 并与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和谐统一,契合“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观, 并从中折射出潮汕地区民系文化的独特价值观。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21 024 725013 杜梓超,周 滨 时间性在雕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6 工艺美术是一种注重手工技艺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时间性。以柏格 森的时间理论为基础,并以雕刻为例,深入探讨传统手工艺所包含的时间性,从创作过程、文化传承以及作品的价值等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手工艺的本质,及其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表达中 的作用。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25 027 135037 林陈黄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学考试 微学习课程设计与应用——以“设计色彩”课程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7 在微信公众平台被广泛应用的当下,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江苏省艺术设计类自学考试的主考院校,借 助微信公众平台对自考社会助学的原有教学模式提出了拓展方案。自学考试微学习课程是结合手机端自主 学习的特点,以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课作为试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的远程互动式教学。将“微学习”“移动微课”“随身课堂”等概念引入社会助学的教学环节,是针对艺术设 计类自学考试的一次带有问题导向且具有前瞻意义的尝试。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28 031 771950 马媛媛 版画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8 版画基础课程既是学科基础课,也是专业实践课,课程着重学生的知识 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三个方面。教学过程注重拓展思维认知、探索版画 语言、关照现实生活、弘扬传统文化,通过阶梯式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黑 白木刻技法,丰富对绘画的理解并形成自我认知的同时,继承并发扬版画的优 秀传统与实践,扎根生活,用木版语言说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创作出与时代相符的好作品,真正实现版画为社会、为大众服务。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32 035 1868376 庾武锋 SOP 流程介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09 “平面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普遍侧重于 对基础知识和软件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所需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较为不足。本研究基于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主题海报设计模块为试验,采用SOP流程化项目教学模式,重新整合“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这一创新型模式引入了真实项目的标准设计流程,有助于学生提前规范工作程序, 以期提升其对应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养。试验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实施展开实践探索,并形成相应的教学理论依据,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36 039 549579 刘隽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0 在当今社会,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也在不断依托文化资源、本土 企业项目等手段进行优化。基于此,以“商业化产品设计”课程为例, 旨在推进科教融合,从课程框架、 教学目标、课程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实施思路的设计,并从项目团队组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寻找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新一轮的蜕变; 同时,也拓宽了高职产品艺术设计教学思路,探索了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40 043 841108 李嵇扬 “三维形态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1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强化专业学习成效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情操陶冶、社会责任感培养和综合素质 提升。以“三维形态基础”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总体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优化思政内容供给,将思政目标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创新了课程考 核评价机制与评价方式。课程深挖传统文化资源,拓展了专业学习的广度深度;提炼时代精神, 激发学生设计报国与服务社会情怀。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44 046 256638 韦文波 艺术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2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推动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1] 为了适应高校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顺应信息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 展,探索艺术设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是时代赋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解读中国教育数字 化转型发展策略和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总结艺术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基本逻辑和传统教学方式优 缺点,并结合浦江学院艺术学院“创意制作”和“实验绘画”实践类课程教学,探讨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 支持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以提高艺术设计实践类教学与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目标的契合度。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47 049 639755 张美萍,李亦文 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群建设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3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应用型技 术人才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应当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结合院校资源和当地 资源,从知识层面出发,组建严密的专业群内在逻辑。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坚持产教融合,积极响应产业端需求,立足行业特色,以产业集群为基准整 合教学资源与知识谱系;结合区域特征,镇校企合作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现代 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6个专业群,同时积极筑牢金字塔形专业群课程体系,推动专业群内各专业互相借鉴,不同专业群共享资源与实践经验,有力推动 了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50 053 177156 黄晏 新语新意——苏州桃花坞年画主题文创设计教学探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4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著名的民间手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 花坞年画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吴地民间民俗活动,无论是在 历史进程中还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都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在新的时 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将桃花坞年画作为文创 设计教学主题,不但可以将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现代视觉设计语言和创新思维重新表 述,也是对桃花坞年画的传承和延续。探寻桃花坞年画在文创设计主题教学中的设 计方法和创新思路,以期用现代设计语言赋予传统民间艺术崭新活力。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54 057 886435 黄胜英 郭熙《树色平远图》中的 “平远”意境营造探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5 郭熙的《树色平远图》(图 1)是其“三远”法中“平远”技法作画的体现,郭熙在画作中以横长卷 的平远构图,营造晚秋的郊外美景,呈现出北宋的自然人文风光。山水中的内在审美观给予画作平远意境 中丰富的美学价值,构图的起与落都带着无穷的意象,流动的时空感在画面里外都有着深长的回味。整幅画作景与境相结合, 彰显出郭熙身处朝堂却心怀林泉的淡泊境界, 传达其畅游山水、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58 061 621266 吕易鑫 战国籍田礼:以曾侯乙墓 E.61 漆衣箱箱盖漆画为研究对象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6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E.61漆衣箱箱盖漆画是对籍田礼的图像表现。箱盖上的弋射图像主题并非是“后 羿射日”,而是曾国贵族于岁首“农祥晨正”的黎明时分在行籍田仪式前举行大射礼,并“习射于泽”的情景。 双首蛇身的神兽也并非早期的伏羲女娲图像,而是先秦文献中主管大泽的委蛇。可以发现,晨旦大射图选 择描绘具有娱乐性的弋射活动来替代整个籍田礼,反映了籍田礼中的首领躬耕传统在战国早期已不再为统治者所热衷;委蛇图像则是作为地理位置信息作用于整幅图像结构中。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62 065 444713 严思成 艺术社会学视域下抗战时期的 豫、滇版画对比初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7 艺术社会学是当下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的重要视角。对抗战时期河南与云南两地的版画作品进行比 较分析,对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与云南两地的版画艺术家们忧患国家前途与命运,用画笔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闪耀着属于自己的点点星光,用作品唤起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但发展了版画艺术,更唤醒了民众,推动战争走向胜利,对当下研究版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66 068 338817 张子昂 弘仁“清凉”画境考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8 古典审美范畴的“清凉”源出佛典,意指可剔除内心灼热邪火,使人神明专注,以达成身心的平衡 与和谐。明清鼎革之际的遗民画家弘仁以其瘦劲简洁的风格、“淡无可淡”的笔墨、巨嶂式的构图和少皴 多勾的空间图式表达,营造了“清凉”的画境。追溯其成因, 一方面是深受佛学的影响,以及早年儒道观念的长期浸淫;另一方面则是遗民心境在画作上的自然显现。其后,以弘仁称首的“新安画派”,因人迹 罕至的“清凉”画境在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对金陵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69 072 1066904 朱梦珂 日本省胎七宝工艺实践问题解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19 日本省胎七宝工艺是一门传统的工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在实践中这 一工艺却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日本省胎七宝工艺的实践研究,详细介绍了日本省胎七宝工艺的特点,以及其与有胎七宝工艺的差异。文章结合《桂香浸秋》工艺作品制作流程,对日本省胎七宝工艺实践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和解决方法,旨在促进省胎七宝工艺的发展和传承。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73 076 417640 蒋 琳 乡土手工艺的语言转型与知识创新—— “陕西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20 如何振兴传统工艺?如何推进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审美契合?如何将传统工艺引入学院科研和教 学之中?如何拉近学院审美和民艺思维的对话?这些都是目前传统工艺振兴的现实话题。西安美术学院特 殊教育艺术学院将传统工艺作为聋哑残障学生的特色课程,不断摸索探究教育教学方法,力求发挥学院教 育对于传统工艺的服务功能和现实作用。通过“陕西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上述有关问题逐渐得到了实践性的答案。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77 080 462210 张西昌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传播策略研究——以纳西族东巴画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21 在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工作面临诸多机遇。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纳西族 东巴画保护现状的调查与观察,发现其存在缺少统一资源库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经过东巴画现存困境与 运用新媒体的可行性分析后,认为“东巴画+新媒体”的传播策略有助于脱离所处困境。研究围绕数据库采集、多媒介传播、数字化开发三种手段构建以“存档、推广、再生”为概念的传播策略,借以拓宽东巴 艺术的生产空间,实现民族艺术的活态传承,以期启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81 084 290558 彭吉玉 吴志昊 非遗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 可行性途径探索——以汉中藤编为个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4022 在保护、传承非遗的时代背景下,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藤编产业在保护汉中藤编技艺的前提下,通 过将传统手工艺振兴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非遗手工艺产品顺应时代的创新性改进、非遗产业与互联网市场 接轨等方式与途径, 不断发展、创新, 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在发展乡村经济、解决乡村就业、保护乡村文化、 培养非遗手工艺人等方面助力乡村脱贫,促进乡村振兴。本文以汉中藤编为对象进行研究,着重对良顺藤 编产业有限公司及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汉中藤编的历史溯源、藤编技艺、发展现状、经营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产业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希望它对其他传统手工艺 产业在当今时代的经营与发展能有所助益。 2024年01月11 00:00 2023年4期 85 089 921870 薛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