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oa 民族景观叙事的诗意再现与文化认同——解析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主景浮雕设计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主景浮雕既是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也是当代文旅 融合背景下的设计创作。文章就景观主题与文本内容的择取、组织、重构进行了分析, 从文化主题如何定位,如何在静态视觉语汇中进行历史景观的叙事性再设计,完成 从物象到想象的诗意表达。通过不同时空、不同符号媒介“景观拼贴”手法,表达 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与杂糅并蓄的理念,于“显性”主流题材中内隐着地方审美,阐 释唐崖土司文化演绎的特色与创造力,从而形成较好的审美导向与文化认同的价值。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2 005 562452 赵衡宇,郑雨心,陈雪亮 交互叙事视角下儿童非遗绘本的沉浸式体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2 在交互式叙事视角下探讨沉浸式儿童非遗绘本的设计策略和实践,以此有效提升儿童群体对于非遗 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交互式叙事三个层次的理论构架进行解读,并探讨应用于沉浸式体验的合理性。之后以儿童非遗绘本为例,分析交互式叙事在其沉浸式阅读中的特点和优势之处。 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理论推导出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实践。交互式叙事将深度重塑儿童非遗绘本的呈现 方式、感官体验以及交互体验,为儿童读者带来立体的、沉浸的时空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从审美认知、艺 术体验自然地过渡到构建起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4 009 446043 李嵇扬 浅析新消费场景中“汉字国际主义”设计趋势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3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 变化,汉字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新消费场景中迅速兴起并 成为一股强劲的设计风潮。通过阐述设计趋势,探求风格 来源,描述设计特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新消费场景 下的汉字国际主义设计潮流,分析了风格成因,并指出随着媒介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汉字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 中国新消费场景中更易发挥积极作用。此风格将会在中国 新消费场景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为品牌打造和消费体验 提供更好的设计支持。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10 013 1023886 嵇亮,胡正东 西周动物形青铜尊、觥、卣的 造型演变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4 动物形青铜尊、觥、卣指整体制成动物形或利用动物身体结构制作而成的酒器,流行于商至两周时期。 此类器物既属于青铜酒器,也属于青铜雕塑,它造型题材丰富、纹饰精美,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西 周时期是继商代后动物形青铜尊、觥、卣发展的另一高峰时期,这一阶段的动物形青铜酒器种类繁多,个 性化得到极大发展,造型风格与商代产生了极大的差异。西周动物形青铜尊、觥、卣的造型演变研究,有 助于从艺术学的角度帮助人们对西周的青铜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18 023 757903 耿淼琳 物我合一:明清铜炉装饰中的 螭龙造型特征与美学意蕴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5 明清铜炉与螭龙的结合是我国古代铜炉造物历史上的典范之一,其造型讲究,装饰精巧,深受明清 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螭龙从先秦时期开始便被作为造型装饰,一直属于宫用之物;而到了明清,螭龙 却成为铜炉上的装饰,供文人士大夫欣赏把玩,这不得不思考螭龙造型的美学价值,以及与铜炉相结合背 后的意义。明清铜炉装饰中的螭龙造型拥有相称式、盘走式、回首式、卷憩式、回旋式以及浮攀式六大类 型特征,显露出了“自然和谐”与“思与境偕”的美学意蕴,体现出明清文人欲想规避政治又不甘于现实 的矛盾心理。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24 027 263802 叶迅荣 宋瓷莲花纹样装饰表现 及其理学意蕴探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6 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已经开始将纹样运用于陶器装饰上,陶瓷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是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典,而其中的纹样更可以表达创作者的直接意图以及背后蕴含的思想内涵。宋代是陶瓷发展的巅峰 时期,立足于宋代的社会背景,着重探讨莲花纹样在陶瓷装饰中的艺术表现,追溯莲花纹样发展渊源与文 化寓意,从瓷上莲的艺术特征中挖掘其与宋代思想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分别从莲花装饰的内在与外在两 个角度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理学意蕴,探究莲花瓷清新典雅背后的精神世界。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28 031 239432 袁 援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非遗实训体系重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7 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主要以口传心授反复操练的方式进行,存在着传承单一、重用率低等问题;数字 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选取美术类非遗 的代表性项目,以数据作为非遗传承的新质生产力,利用虚拟仿真等相关技术,以非遗工艺数据库、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和算法技术平台三个方面相互支持,形成一个高效的三位一体的数字非遗实训体系,支持数 据驱动下的非遗技艺可视化展示与交互,为我国非遗的传承教育教学提供可借鉴参考的思路。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32 037 1113734 项建华,覃池泉,吴超楠,钱圣诞 基于聚落形态研究理论的设计基础教学与课程设计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8 设计的核心任务和价值在于解决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问题,根植于当今社会技术体 系和经济文化背景中的设计问题蕴含着复杂的关联性,设计从纯粹的造物活动升级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 活动,工作重心的上移牵引着设计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这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 命题。为顺应这种趋势,尝试将费雷·奥托的聚落形态研究思路导入设计基础课程,以类比的方式探讨形式语言与设计主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设计基础教学提供一条可能的转变思路。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38 041 620326 彭长武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9 非遗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承载实体之一,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价值,是地方艺术 类高校开展教学取之不尽的教学内容来源。将地方非遗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是高校挖掘地方非遗文化多重育人价值的体现。高校因地制宜将地方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必将在保护、传承、发展、 传播地方非遗文化事业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不仅是焕发地方非遗文化时代新生活力的需要,也是 促进地方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高校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引导青年学生 树牢文化自信的需要。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42 044 162848 吴 震 乡村振兴背景下室内设计教学实践探究——以平望镇溪港村民宿空间设计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0 高等艺术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培养服务于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研究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设计实践教学途径,把高职院校的设计教学内容落地到乡村振兴中去,是值 得探索的。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乡村民宿空间设计的教学实践,意在通过日常教学过程把课程的实 践调研性和设计的地域性结合起来,建立“地域文化搭台,为乡村而营建”的课程教学研究体系,推进室 内专业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45 049 1001657 宋晓真 晚清民国稀见教育类史料载录书法教学情况初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1 近现代史料浩如烟海。晚清光宣年间作为新式学堂诞生的“萌芽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教育类著作, 还有部分著作翻译自国外,介绍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整体来看,此时中国的学制受日本影响较大,并将“习字” 纳入“国文”之中,并未独立出来,也不将其作为艺术学科的一种。进入民国以后,早期诸多地区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法规与章程,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中晚期则出现了私人撰写专业“书法类”教材的热潮。同时,晚清民国的中小学教育遵循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这与 传统“私塾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书法在晚清民国学科体制建设中所身处的尴尬境地。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50 056 495829 丁少帅 从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家具设计师项目看家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2 近三年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分别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家具设计师项 目的比赛。该比赛为国家一类技能大赛,其中家具设计师的赛项内容包括理论、设计、制作。从技能大赛 的视角,结合家具产业转型的大趋势,提出了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全流程能力的培养新目标。通过分析在课 程建设和实施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案例分析,强调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家具艺术设 计专业具备全流程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57 060 799641 项 宏 新时期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反思与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3 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我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其相关的当代性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因此,以新时期为历史转折点对其进行反思与探讨非常必要,通过对发展中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进行内涵解 读,进而探讨新时期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两大焦点,并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策略、题材内容、本体语言、平民主义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当代主题性美术理论的建构提供 一个视角,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提供创作参考。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61 065 1624774 周 勇,席 芳 达 · 芬奇创作论研究——基于物质与想象力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4 达 ·芬奇在艺术史上成就斐然,他将现实作为想象的基础,突出物质与想象力的紧密联系,通过类比的方法创造出自然中没有的形象,形成了明显的反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借助物质与想象力的关系这一美 学视角,以达 ·芬奇创作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贡布里希、马丁·肯普等学者的经典理论,试图揭示物质与想象力在达 ·芬奇创作中形成类型与反类型的过程与价值。指出达 ·芬奇的美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整体时代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其创作思想体现了从对自然的观察模仿转变为与想象力结合创造出超越自然的“第 二自然”的丰富内涵。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66 070 763276 张传侠 青年许仑音与国内首部新兴连环木刻版画《日出之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5 自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以来,众多有志青年以刀代笔,以木刻作为武器,试图唤起大众的觉醒和投身革命的热情。作为早期北方新兴木刻版画的播种者,许仑音发表的与木刻的相关文章和作品, 参与举办的讲座和展览不计其数。其中刊登于《庸报》的木刻版画作品《日出之前》,更是国内首个公开 发表与展出的新兴连环木刻作品,具有重大的原创、拓荒性意义,为后世连环木刻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范本。文章以搜集、整理与分析当时的相关报道为主,梳理许仑音先生的艺术活动轨迹和剖析其代表作《日 出之前》背后的艺术思想,发现这位进步美术家不仅推进了北方新兴艺术的进程,更加速了现代文化与社 会的构建。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71 074 580390 王晓辰 延安新剪纸的生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6 延安新剪纸产生于延安时期,其在当时文艺政策的引领下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延 安新剪纸的诞生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语境,这使得其带有鲜明的现代性色彩。同时,新剪 纸的发展也是文艺工作者与民间剪纸艺人双向学习的过程。另外,它的大众性特征与革命性主题不仅是民 族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民族危亡之下人民救亡图存意识的艺术显现。整体来看,延安新剪纸发展的背后 不仅是延安建设文化小生态的需要,也是民间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的时代要求。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75 078 669775 杨昀欣 从工艺、文化到载体:植物染色的 起源与演变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7 为了探讨植物染料色彩在中西艺术领域 的源起,并探究植物染色在文化、哲学思想中 得以流行的原因,笔者从植物染的出现到现当 代的演变过程进行文献搜索研究,以植物染 色为基础线索,对中国古代染色体系和演变过 程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发现在 工艺和文化方面,传统手工艺自然化的技术带 来了关于天然染色界认知的重大变化;在文化 和载体方面,关于植物染色应用的载体变得更 加多元,植物染色呈现出了对各种思想的兼容 并蓄。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79 082 395996 黄玉冰,纪晓雯 论苏作玉山子的造型特色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8 苏作玉山子造型雅致,富有江南地域特色,一直是市场上深受大众追捧的艺术精品。文章通过从构图、透视、结构、俏色多视角分析苏作玉山子的造型特色,发现其在构图方面,常根据所选材料的外形围绕主题随形而变,布局受到苏州园林布景的影响;在透视方面,流行应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表现 一个完整、立体的空间环境;在结构方面,各类题材的结构与中国山水画中各个形体的表现技法密切相关; 在俏色方面,巧妙地将材料表面的各类皮色与主题融合成一体。总之,苏作玉山子的造型特色鲜明,寄托 了文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83 086 627844 葛 洪 江苏刺绣非遗红色题材创作的时代意义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9 江苏的刺绣艺术享誉国内外,以苏绣为代表的江苏刺绣入选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艺术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苏的刺绣工作者创作出许多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 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作品。颂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赞美时代英雄模范人物、描 绘祖国大好河山等内容也成为刺绣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围绕江苏刺绣非遗中红色题材作品的表现内 容和创作情况,探索其时代意义的同时探寻设计创新的方法,力求对此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有效 的思路。 2024年05月09 00:00 2024年1期 87 090 545695 廖晨晨